当海口的潮热还在行李箱褶皱里喘息,叶卡捷琳堡的雪已扑进我的领口。大学主楼前,列宁雕像披着银甲,仿佛在迎接这个从热带来的异乡人,我仿佛听见这个城市在给我问好。

在课堂上的专注聆听,结合翻译努力捕捉每一个专业术语,结合实操学习新的知识。从慢慢适应这里的气候与饮食,到理解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社交习惯,每一步都是我全新的探索与成长。


在周末跟朋友一起去公园散步喂鸽子,灰羽落在指尖时,喙尖的凉意惊起回忆:家乡榕树下的麻雀总带着温软潮气,而这里的鸽子,羽毛里藏着乌拉尔的风。当地节日更像一场色彩爆炸:棕马上的姑娘顶起艳红冠冕,花棉袄裹着毛皮,在积雪的砖房前笑得明媚,人群的欢呼震落了房檐的雪。



假期把我抛向更远处:摩尔曼斯克的港口在夜里亮成金箔海,坐标牌上“68°58′22.3″N”像枚北极圈的印章,盖在我发烫的眼睑上。晚上看见英雄纪念碑,他那巨大的白色雕像吞掉星光,碑下花圈凝着霜,默默守护着这座美丽的城市。



圣彼得堡的滴血大教堂则是华丽的梦:砖红墙攀着蓝绿金的洋葱顶,像童话里偷跑出来的城堡。仰头望穹顶,圣像画的金箔在暗处发光,耶稣的手势破开蓝青的漩涡,像是要把千年虔诚灌进我呼吸里。



毕业典礼那天,学位帽抛向天空的瞬间,我仿佛看见这几年的时光在飞:初雪的凛冽、鸽羽的震颤,还有极北港的灯火、教堂穹顶的辉芒。这些冰与火淬炼的碎片,终于拼成属于我的成长——原来留学的意义,是让椰风与雪粒,都成为生命里的盐,腌渍出更丰盛的岁月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