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刻,坐在故乡的书桌前,窗外是熟悉的景色。翻看着从海南到俄罗斯一路留下的照片与笔记,四载光阴如电影般在脑海回放。从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那片炽热的椰风海韵,到乌拉尔联邦大学广袤雪原上的学术追寻,这段由两所母校接力完成的旅程,已然成为我生命中最厚重、最珍视的篇章。提笔记录,不仅为珍藏,更为致敬——致敬赋予我翅膀的海南经贸,致敬锻造我羽翼的乌拉尔联邦大学。
篇章一:海岛的馈赠——机遇之种在海南萌芽
启程之地:椰林下的初遇
2021年九月 中国·海口 带着憧憬,踏入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。热浪、椰香、青春洋溢的面庞,构成了我对大学的第一印象。校园里,午后穿过挂满果实的椰子树大道去上课,傍晚在操场听着海浪声跑步 在众多路径中,我幸运地成为了中俄合作办学项目的一员。这个身份,像一把钥匙,悄然开启了一扇通往遥远北国的大门。那一刻的惊喜与使命感,至今难忘。
筑基岁月:知识为桨,语言为帆
学业深耕: 在海南的两年半,是打牢专业地基的关键期。机电一体化课程体系严谨,老师们生动活泼的互动教学,让我对机电产生了浓厚兴趣并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俄语:通往未来的桥梁项目最大的特色之一——高强度、目标明确的俄语学习。从零开始的字母,到复杂的语法格变,在 外教和基础俄语老师的陪伴下,我们日复一日地练习发音背单下、词,海南母校为我们架起的这座语言之桥,是我日后在俄罗斯自如学习生活的最大底气。
当飞机在2024年1月腾空而起,告别椰岛时,心中翻涌着不舍,但更多的是对母校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深切的感恩。感谢您! 是您独具慧眼的中俄合作办学项目,赋予我这张珍贵的“国际船票”;是您扎实的专业培养和呕心沥血的俄语教学,为我装备了扬帆远航的“船体”与“风帆”。这片热土,是我人生转折的起点,恩情永志不忘
篇章二:雪原的锻造——成长之翼在俄罗斯淬炼
跨越与抵达:从热带季风到西伯利亚寒流
旅程掠影 飞行8小时,跨越6500公里,从舒适一步踏入叶卡捷琳堡的严冬(-20℃+)。巨大的气候与文化反差带来的震撼,是刻骨铭心的“开学第一课”。拖着行李走出机场,清冽刺骨的空气瞬间让人清醒:新的挑战开始了。
初识UrFU: 乌拉尔联邦大学,这所坐落在欧亚分界线上的学术重镇,以其厚重历史感的建筑群迎接了我们。行走其中,感受到的是知识的庄严与力量。

学术淬炼:乌拉尔联邦大学的课堂密码
教学模式体验: UrFU的学习体验与海南显著不同。这里更强调对数学公式的理解和应用这是。我深深喜欢并适应了这种挑战! 它迫使我走出舒适区,极大地提升了我的数学能力

文化沉浸:在“战斗民族”的心脏呼吸
异域生活调色盘:
公共厨房的“国际大杂烩”乘坐有轨电车穿梭城市,在超市辨认俄文标签],
节日与仪式谢肉节(Maslenitsa)的狂欢与薄饼/胜利日(День Победы)的庄严阅兵与“不朽军团”游行/在剧院欣赏一场纯粹的芭蕾或歌剧]。这些时刻,让我触摸到俄罗斯的灵魂。


丈量俄罗斯:辽阔疆域上的心灵震撼
探索足迹:
叶卡捷琳堡的脉搏: 探访1905广场欧感受乌拉尔工业心脏的历史与现代。
双都风华:
圣彼得堡: “北方威尼斯”的宫殿(冬宫艾尔米塔什!)、运河与艺术气息,令人沉醉于帝国的辉煌余韵。
莫斯科: 红场的宏大叙事、克里姆林宫的权力象征、圣瓦西里教堂的童话色彩,以及宛如地下艺术殿堂的地铁
极北的梦幻:摩尔曼斯克追光记: 深入北极圈,在极寒中守候。当描述极光出现的震撼瞬间,那抹幽绿悄然撕裂夜幕,继而舞动成漫,所有的寒冷与等待都化作无声的惊叹。这是大自然最壮美的奇迹




篇章三:归程的收获——熔铸双城,拥抱未来
圆满的句点:乌拉尔联邦大学的毕业时刻
学业完成: 2025年6月,在UrFU的中俄学院顺利完成了为期一年半的学业,通过了严格的答辩,获得了学士学位。手捧毕业证书的那一刻,心中是沉甸甸的收获感。
致敬乌拉尔联邦大学: 感谢您,乌拉尔联邦大学! 我非常喜欢在您怀抱中度过的时光。您严谨的学风拓宽了我的专业疆界,您深厚的底蕴滋养了我的文化理解力,您国际化的环境锤炼了我的跨文化生存能力。在叶卡捷琳堡的严寒与温暖中,我完成了至关重要的蜕变。这段经历,弥足珍贵。
双城熔铸:独一无二的成长印记
对比与融合: 回望双城:
· 海南: 赋予我机遇的种子、专业的根基、语言的钥匙、开放的初步视野。是温暖的起点,是坚实的后盾
对比与融合: 回望双城:
海南: 赋予我机遇的种子、专业的根基、语言的钥匙、开放的初步视野。是温暖的起点,是坚实的后盾。
俄罗斯: 赋予我学术的深度、思维的锐度、文化的包容度、世界的广度、独立的勇气。是淬炼的熔炉,是飞跃的平台。
核心成长: 这段经历教会我最重要的是:抓住机遇的胆识(源于海南的起点)、适应挑战的韧性(在俄罗斯严寒与学业压力中锻造)、拥抱多元的胸怀(在国际化环境中养成)、知行合一的能力(两校共同培养)。
致谢:心系两校,情牵四方
最深沉的谢意,献给我的两所母校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