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·乌拉尔学院
当前位置: 首 页  >>  资讯中心  >>  学院新闻  >>  查看详情

从稻香氤氲到烽火印记 海经贸这群师生以实践绘就红色传承新画卷

来源:null  日期:2025-07-17 11:40:01  点击:  属于:学院新闻


  

  清晨的阳光洒在文昌水北村起伏的稻浪上,由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乌拉尔学院师生组建的“筑梦琼岛・红色青年行”实践团穿行于稻香氤氲的田野。“这些‘公坡香米’去年供不应求,订单排到了明年!”村民指着金灿灿的粮仓,向大学生们展示乡村振兴的“甜蜜”答卷。


实践团在水北村调研


田野课堂话乡村振兴

近日,文昌公坡镇暑气蒸腾。实践团成员走进水北村的公坡香米加工厂房内,只见机器轰鸣,油亮的大米正脱壳而出;在小黄牛养殖基地,空气中弥漫着青贮饲料的清香。

“近些年,‘慧牛’养殖让村民年收入翻了三番,香米产业带动200多户增收。”该村村干部指着远处连片稻田感慨。近年来,水北村实施“党建+产业+村集体经济+扶贫”发展模式,大力发展产业,带动农民增收致富,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。

实践团成员们驻足在党建宣传栏前,“党员致富带头人”的照片与远处连片稻田交相辉映,精准扶贫的宏大叙事在稻穗间变得真切可感。


实践团走进红色娘子军纪念园


以镜头为“笔”续写红色篇章

带着稻香的余温,实践团转赴文昌张云逸将军纪念馆。实践团成员们将镜头对准勋章上斑驳的“八一”字样,“这枚勋章穿越战火而来,如今我们要让它的故事穿越屏幕。”学生手中的相机,正记录下暑期实践团“红色青年说”的第一帧画面。

走进椰子寨战斗遗址,仿佛走进了历史的深处,每一寸土地都诉说着当年的英勇与坚韧,每一件展品都见证了那段血与火的岁月。

“1927年琼崖革命第一枪在这里打响。”通过参观展览、聆听讲解员讲述那段峥嵘岁月的故事,实践团成员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先辈们的英勇事迹和无私奉献的精神。

通过重走红色足迹、追溯红色记忆、体悟红色文化等系列活动,实践团成员深入挖掘红色教育资源,将党的理论、伟大的革命精神与青年话语体系深度融合,以青年特有的视角和表达方式传承红色基因,让红色基因、革命薪火代代相传,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。

自贸港沃土上育“国际之花

这场浸润汗水的实践,折射出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乌拉尔学院创办五年的深耕足迹:

由师生党支部打造的“红色青年学、行、说”体系,让思政教育从教室延伸到革命老区。2025年省级优质化党支部的奖牌,悬挂在实践团出征仪式的现场。

依托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课程资源,乌拉尔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引入欧亚认证标准,三届毕业生海外深造率达53.7%,获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奖项117项。

实践团携带的骑楼老街保护方案,脱胎于学院省级重点课题成果。该研究曾助力海口获评“历史文化保护示范城市”。

……

作为2020年海南省批准的首个专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,乌拉尔学院由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与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共建,开设了四大自贸港亟需专业。

学院自成立以来,创新“党建+国际”双轮驱动模式,交出了一张张亮眼的“答卷”:

2024年,学院荣获EDUCATIONPLUS2024职业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典型院校称号,以及“2024走向世界中国职业教育方案共建“一带一路”职业教育合作成果优秀案例”等奖项,其“红色基因赋能国际化人才培养”经验被《中国教育报》头版报道;

2025年,乌拉尔学院师生党支部被评为“海南省教育系统优质化党支部”。该党支部以红色为底色,打造“红色青年学”“红色青年行”“红色青年说”三大特色品牌活动,筑牢学生理想信念根基。

暮色中的文昌溪畔波光粼粼,载着点点星火奔向大海,恰如乌拉尔学院的青年们,正将中俄合作孕育的红色基因与全球视野,汇入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时代浪潮。


(转自新海南网)





友情链接
乌拉尔联邦大学